Page 13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1)
P. 13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9年10月
记员 2名;安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现有法官 3 地区之一,对全国其他地区法院的环境资源审
名、法官助理 3 名、书记员 3 名;寻甸法院环境 判庭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5 年,昆明
资源审判庭现有法官2名、书记员2名。 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最高人民法院环
总体上,法官平均从事一线审判工作 10 年 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该基地主要功能是在
以上的接近 80%,硕士以上学历占 63.6%,全面 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创新理论、深化与实
具备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能力的约 10%,具有 务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
环境科学专业背景的 1 人。昆明中院、盘龙法 (二)大案精审,打造众多首例
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法官在学历方面优势较 我市两级环境资源审判庭先后审理了一
强,安宁法院、寻甸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法 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包
官在办案资历方面优势较强。 括被《今日说法》专题报道的东川“牛奶河”污
(四)司法审判和调研工作 染环境罪一案;全国首例由环保行政机关起
从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起截至2019年8月 诉,并由检察机关出庭支持起诉的环境民事公
31 日,我市两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共计受理 益诉讼案件,该案入选 2011 年全国法院十大典
案件 8408 件,其中,环境资源类案件 804 件(审 型案例;全国首例针对野生动物绿孔雀和珍贵
结 785 件),仅占承担的审判任务总量的 9.6%。 林木保护的预防性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全国首
刑事案件为 583 件,民事案件为 212 件,行政案 例自然人起诉三大通讯运营商电磁辐射和噪
件为7件,执行案件为2件。昆明中院共受理环 音污染侵权案件;全国首例因倾倒垃圾渗滤液
境公益诉讼案件11件,审结6件。其中,民事公 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全省首例环境行政公益
益诉讼案件9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二审)1件、 诉讼上诉案件,该案二审判决书入围第二届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二审)1件。 “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案例;全省
在完成审判任务的同时,我市环境资源审 首例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全省首例非法储
判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自觉 存危险物质涉嫌犯罪案件;全省影响重大的先
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纳入其中进行谋划和实 锋化工公司污染环境罪等案件,为昆明市生态
施,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及环保组织开展的 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环境保护工作,每年完成多项调研任务,形成 (三)创新制度,提供参照蓝本
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撰写的《昆明法 我市两级环境资源审判庭积极探索各项
院审理环境资源民事、刑事案件对环境公共利 环境诉讼制度的构建,为完善环境诉讼制度打
益保护的做法、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荣获人 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其他法院办理环境资
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审判杂志社“兴安杯”环境 源案件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蓝本。
资源司法保护征文三等奖,《正义有价——对 一是积极推动环境资源案件专门审判,为环境
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学思考》被《中国审判》作 资源“三合一”审判提供“昆明样本”。二是积
为第 10 期封面文章刊载,《环境纠纷多元化解 极推动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协作形成环
决机制改革实证研究——以 Y 省 K 市的环境纠 境保护的合力和社会共治体系。一方面,与科
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为研究视角》荣获全国法院 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相互交流的
第三十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并发表于 2019 年 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昆明中院 2012年与中
第2期《云南法学》。 国海洋大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2014 年与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明理工大学共建“环境司法创新教学研究基
(一)率先建庭,产生示范效应 地”;另一方面,在全国首创了司法与行政执法
我市是全国最早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的 相互衔接、联动配合的环境保护执法新机制,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