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1)
P. 37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9年10月
益。一是切实保障归侨侨眷政治权益。全市 作机制和组织网络,推动“社区为侨服务好、侨
各级人大、政协依据《侨法》对归侨侨眷政治待 为社区贡献多”双向服务工作向纵深拓展,强
遇保障的规定,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例分 化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二是完善侨务信
配中按规定预留选举名额,组织基层选举单位 访工作机制。建立涉侨舆情汇集分析制度和
认真推荐侨界代表人士,把爱党爱国爱侨界的 全市侨情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行信访首
优秀归侨侨眷选举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 问责任制和主任信访接待日,构建起省、市、区
员。目前,全市市、区两级人大有侨界代表 6 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配合有力的侨务信访工
名,市、区两级政协有侨界委员 34 名。二是细 作机制。三是坚持“五必访”制度。即:“传统
化涉侨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涉侨 节日必访、困难侨眷必访、侨眷患病必访、华侨
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细化涉侨优惠政策实施 回来必访、侨眷出国探亲前后必访”,用制度化
细则,在医疗保险、就学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 的走访温暖侨心。四是开展特色侨务工作。
提出具体优惠举措,为保障归侨侨眷合法利益 遵循“聚侨心、促和谐”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突
提供全方位政策依据。保障归侨侨眷子女受 出特色,探索侨界工作新模式,在归侨侨眷中
教育权利,持续给予归侨子女升学加分政策, 组织开展“文化交流”“亲情中华”等主题活动,
让归侨侨眷子女享受优势国民教育资源。三 筹建了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侨界组织,凝聚
是实施“双百计划”保障归侨侨眷基本生活。 侨心,以特色亮点举措推动侨务工作高质量发
每年将重点帮扶“百户”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帮 展。
扶资金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对散居困难归 二、《侨法》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侨侨眷给予生活补助、专项救助、定期帮扶和 我市《侨法》的贯彻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
应急救助。政策出台以来,仅市级财政就向 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
3492 户(次)归侨侨眷低保户、困难户发放了各 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类定期帮扶和应急救助资金 345.22 万元,有效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维护归侨侨眷
化解了归侨侨眷基本生活难题。 的权利和利益还不到位
(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侨企健康发展。 一是对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新情况、新趋势
一是帮助侨企破解经营难题。经常性的深入 把握不够,工作重点转换不及时。对依法全面
侨资侨企调研,广泛征询侨企经营发展意见, 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办
在侨企转型升级上出谋划策,搭建发展平台。 法措施不多;在发挥好归侨侨眷促进我市社会
对侨资侨企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牵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有待提高。二是对
头协调相关部门逐项化解落实。二是注重华 侨工作仍然停留在侨务部门谈侨务的局面,联
人华侨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出台了《中共 动机制运转不畅,没能形成救助贫困归侨侨
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外事侨务工作 眷、引侨引智的“大侨务”工作格局。三是部分
服务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意见》、《昆明市外 县(市)区侨务工作人员对新时期涉侨法律法
事侨务“十三五”规划》、《海外华侨专业人士昆 规和有关政策学习掌握不够,对新时期侨情变
明创新创业指南(2018)》,明确华人华侨高端 化学习研究不透,工作方式方法老套,创新能
人才引进的目标要求、政策措施,为侨资侨企 力不足。
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制度支撑。 (二)新时代侨务法制建设有待提高
(四)关爱归侨侨眷,维护侨界和谐稳定。 一是新时代涉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
一是建立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市、 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宣传的全面性、系统
区、街道和社区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侨务工 性、专业性不足,造成《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