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1)
P. 29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9年10月
618.9689 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 6165214 万 总体素质不高。
元。圆满举办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 (四)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由于各级
会,签约金额内资 124.1786 亿元、外资 3000 万 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市级 3000 万元
美元。 农业产业化资金 10年未增长,县乡无力扶持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产业发展配
昆明市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缺乏有效担保主
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体,农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农
个方面: 难以落到实处;农业项目周期长,季节性强,回
(一)产业选择精准度不够。不少地方在 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同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科学 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
论证和规划,盲目跟风,区域特色不明显,产业 的产业形不成规模,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明显
规模优势难以形成;在产业布局上主导产业不 不足。
突出,定位的主导和支柱产业雷同,产业布局 (五)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一是农
不科学,难以发挥经济效益;部分县区在发展 产品加工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018 年全市
农业产业时,没有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风险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仅为 1.56∶1(不含烟草),
意识不足,后续管护不力,出现少数有产业无 高于全省 1.1∶1%,低于全国 2.2∶1 的平均水平。
产出现象。 二是受大棚房整治的政策环境影响,休闲农业
(二)农业经营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农业 大幅萎缩。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现有 559
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小,管理不规范, 家,同比下降 25%,营业收入 18830 万元,同比
缺乏人才支撑,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管理能 下降 45%,上缴税金 825 万元,同比增长 6%,带
力不强;少数政府在产业培育中对土地流转、 动农户数 7517 户,同比下降 33%。全市规划布
品种选择、种植规模等方面包办代替多,市场 局都市农庄 150 座,已审批 66 座,计划投资
引导少,存在有基地无市场、有规模无效益的 94.18 亿元。已开展建设运营的都市农庄为 55
现象,导致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僵尸企业”或 座,占地面积 127042.01 亩,完成投资 48.13 亿
“僵尸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面临较 元(其中政府投资 0.37 亿元)。目前,开展正常
大的市场经营风险;相当部分农业产业项目由 经营活动的都市农庄为 44座。此外,创意农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租赁或股权形式组织 发展滞后。产业类型重复,发展乡村旅游、休
实施,有的经营主体为建基地而建基地,经营 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创意不足,普遍存在低
主体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财务成本核算缺乏 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以致项目效益不
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机制,没有运用市场运 高,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作的方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真正的利益共享 三、下步工作考虑
机制,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农业产业发展
(三)农业产业人才缺乏。农业科技人员 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
总量不足,专业知识老化,人才匮乏,出现“三 发展农业产业对于发挥昆明市地域和资源优
多三少”(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传统技 势、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至
能型人才多、特色农业型人才少,指导型人才 关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对发展农业产业的领
多、操作型人才少)的现象;农业产业化领军人 导。要牢牢扭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
才、合作社领军人才、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家 主线,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质
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较少;分散经营的小农户 量兴农战略,进一步明确昆明市发展农业产业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