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正文26、27)
P. 33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年6月
助、信函慰问和视频声援等形式给予了我市宝 没有形成友城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效应和最
贵的物资援助和精神支持。随着疫情在世界 大化。另外,作为全省优质资源集中的省会城
范围蔓延,我市在确保自身防控工作稳妥有序 市所在地,一些省属优质资源难以调动和利
进行的情况下,积极向我国际友城伸出援手, 用,难以形成友城合作与交流的合力。
首批共向 12 个国际友城援赠了价值约 102 余 (三)专业人才配备不足,外语外事干部资
万元的抗疫物资,携手共同抗疫,展现昆明担 源相对匮乏
当。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我市针对国际友 外事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敏感性、专
城中出现的不和谐声音,及时收集研判信息, 业性和严谨度,随着外事工作日益繁重、外事
在外交部、驻外使领馆、省外办、省友协的指导 任务日趋多元化,决定了相关人员必须要具备
下,妥善处置,实现了我市与澳大利亚瓦加瓦 较高的政策水平、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由于
加市友好关系重回正轨。 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干部晋升和人才培训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方面的不足,使得高级翻译、礼宾和复合型人
总体上看,我市国际友城工作健康、活跃、 才缺口加大,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存在外事干
有序,较好地服务了国家总体外交和全市经济 部兼任,外事人员兼职的情况,涉外交往能力
社会发展,但同时,国际友城数量、质量、布局 亟待进一步提升。
与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尚有 (四)民间参与力度、广度不够,民间力量
差距,在工作投入、机制创新、平台建设、队伍 发挥不充分
建设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创新 友城工作属民间交流,更多的应体现民间
和突破的空间还很大。 交往,而实际工作中却更多地将对象定位为政
(一)调研投入力度不足,友城优势资源转 府交往,集中在政府间达成的合作意向和政治
化还不明显 互访,往往忽视民间交流,使得友城工作缺乏
我市友城工作起步虽早,但部分友城双方 广泛的民意基础。企业之间、社会团体之间、
经济关联度不高、后期联系不紧密、沟通不及 民众之间开展交流合作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
时、外方人事变动、中外体制差异等原因,友城 挥出来,市民群众、企业以及一些社会性组织
关系未能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加之对友 对友城活动知晓度和参与度较低,参与友城工
城工作调查研究不深、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 作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对友城及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 (五)聚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造
展等总体情况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做到有的放 友城活动品牌还需加强
矢,靶向施策,友城间实质性合作项目少、产业 品牌活动是城市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
融合度不够,利用友城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 大发展的良好平台,目前,以友城为载体,我市
展的效益不明显。 打造了国际友城研讨会等机制性活动,借助活
(二)友城工作机制不健全,资源统筹协调 动加强与友城双边、多边合作,但活动围绕区
和整合利用不够 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谋划设计还不够精,
我市友城工作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推进 活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大,发挥品
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有关部门和企业大多不 牌效应聚力经贸、科技、金融、文化等领域资源
了解友城作用、甚至友城概念,在开展对外交 促进城市外交提质增容的成效还不够显著。
往时往往各自为营,各施其法。政府与企业之 (六)利用友城渠道开展对外宣传,促进昆
间对外交往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不及时,导致 明国际化发展力度还不够
很多优势资源没有很好地运用于友城工作中, 友城是地方政府开展对外交流和宣传的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