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正文26、27)
P. 29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0年6月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保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至
(一)产业扶贫方面。一是产业组织化、规 少与 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三
模化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小、 是培育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
散、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个别村“明股实 一品”,用好市级每年补助每个贫困县(区)
债”、“一股了之”、“一发了之”问题仍未得到有 2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推进 10个特色产
效解决。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 业项目提质增效。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龙头企业、 设及管护力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化程度,扎
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稳 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好产业规模化、集
固。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缺 约化、市场化路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乏品牌支撑、竞争力不强,“三品一标”数量少、 (二)就业扶贫方面。一是抓好返岗复工
认证少。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 组织化,主动服务对接重点企业和重大工程项
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 目的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二
复种指数不高, 是抓好线上线下招聘组织化,继续加强就业信
(二)就业扶贫方面。一是部分群众观念 息的分析汇总,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多渠道精准
有待转变。群众培训意愿、就业意愿难统一, 推送岗位信息。三是抓好转移就业组织化,继
“家乡宝”思想根深蒂固,在消费、生活等方面 续巩固和提升“主城区”精准帮扶转移就业、省
还存在与劳务地不适应的情形。二是就业稳 外转移就业等组织化程度。四是抓好服务保
岗难。部分劳动者转移就业后,存在环境不适 障组织化,实行“保姆式”服务,为外出务工人
应、心理不适应、工作方式不适应等问题。三 员全方位提供招录培训、法律咨询、劳动维权
是公共服务岗位管理不到位。省对市考核发 等保障服务。五是抓好易地搬迁就业扶贫组
现部分乡村公岗存在“人岗不匹配”“只领薪、 织化,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就业渠道,突出
不履职”等现象,个别村组过度开发岗位,对从 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探索协作模式,构建
业人员管理不到位。 长效机制。
(三)消费扶贫方面。一是配套设施不完 (三)消费扶贫方面。一是实施农村电子
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子结算、信息中 商务提质增效,全面实施渠道提质、服务提质、
心等功能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效 队伍提质、物流提质,提升农村电商内生能力,
率不高,特别是冷库、冷链物流配送亟待加强。 指导三个县(区)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服 项目从基础建设转向运营管理、效益提升。二
务体系不协调,乡镇服务站、村服务点缺乏活 是优化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电商物流体系
力,与农户联结不够。三是产业支撑不足。农 构建,强化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协调联
产品组织化生产程度低与电商大流量之间的 动,清理排查“僵尸站点”、“空心园区”、“展示
矛盾未根本解决,存在“品多量小”与电商大流 中心”等。三是加强协同提升支撑,由商务、农
量造成供货断档的结构性难题。 业等多部门共同建设完整动态的农产品信息
三、下步工作打算 库,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四是继
(一)产业扶贫方面。一是抓好产业组织 续激发社会扶贫潜力,持续发挥东西部扶贫协
化提升总攻行动,围绕“六个盘清”,督促县区 作、中央和省定点扶贫、市级“挂包帮”单位带
高质量迎接国家普查验收。二是积极培育各 动消费扶贫的作用,利用扶贫日、传统节日、会
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落实产业扶贫 展活动等契机,促进脱贫地区产品进城市、进
“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带贫效应,确 机关、进企业。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