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P. 35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9年6月
情证明的提供和效力及特殊问题处理等方面 列符合实际的“昆明经验”。在全省率先引入
问题,出台了《昆明市社区矫正执行部分问题 首个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2017年 8月,经云
的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社区矫正相关 南省司法厅研究决定,确定在昆明市司法局和
制度。 五华区司法局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
二是建立“社区矫正综合评审委员会”工 正试点工作,通过摸索购买方式、具体项目运
作机制。在市、县两级成立“社区矫正综合评 行、工作机制研究和绩效评估方法,为有序推
审委员会”,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检察机关,针 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可学习、可
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建议撤销缓 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第
刑、建议撤销假释等环节及时、严格开展评审。 一个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按照“政府主导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 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方式,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 市司法局积极引导成立昆明馨悦司法工作社
施办法》、《云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中出现 会服务中心,并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开
的执行、衔接等方面问题进行研讨并达成共 展试点工作,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与社
识,促进社区矫正的规范开展。 会服务工作相结合,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
三是强化信息资源获取、采集、比对机制。 释放人员的危险因素和需求因素,提供教育矫
印发了《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司法局关于印 正、心理行为矫治及帮教服务,提高矫正帮教
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由司 效果。馨悦中心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四
法行政机关协调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定期调取 个优势:一是创新了管理模式,引入社会组织,
跟踪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记录,逐一查阅社区服 减轻司法所工作压力;二是实现了社区矫正刑
刑人员档案材料,比对外出时间、地点是否一 法执行和教育矫治的分离;三是实现了对社区
致,外出是否向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请销假制 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四是区分群体、个案辅
度。对核对中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未请假擅自 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矫治。发挥省会城市
外出的情况,司法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 地域和资源优势,开展社区矫正“政校合作”,
关及时互相通报情况,各司法所接到联合通报 加强与在昆高校合作,成立了“云南民族大学
后,严格按照要求采取个别谈话、集中教育、下 昆明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中心”,为高
发书面警告、大会检讨等方式开展教育管理, 校与政府的广泛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提供
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了交流平台,加强社区矫正理论研究与实践工
(四)依托各方资源力量,突出社区矫正社 作的有机结合。
会参与 三、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社区矫正的开展,现有的工作人员力 (一)基层司法所工作压力较大
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我市积极探索 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一般是从其
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形式,引导社会组织 他工作岗位“转岗”或“抽调”而来,存在着管理
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 体制不顺、工作力量不足、学历资力以及队伍
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 素质不平衡的问题。全市 141 个司法所(含 2
性帮扶,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 个非编所)共有编制283个,实际在岗202人,有
我市出台了《关于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15 个司法所无公职人员,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构建以社区矫正执法 并且各乡镇、街道管理事务多,司法所工作人
工作者为主体、社会工作者为辅助,社会志愿 员除了行使社区矫正的职能之外,还承担着调
者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探索出了一系 解纠纷、基层维稳、森林防火、信访等各项工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