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P. 35
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9年4月
品名牌。壮大民族乡特色旅游业,促进旅游与 全问题,近 3 年来累计投资 680 万元,解决了民
城镇、文化、产业、生态和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族乡 9872 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民族乡交通
提升民族乡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认真落实扶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族乡自然村公路和建制
持民族乡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加大民族宗 村联网公路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到 2017 年,实
教专项投入,2016年至 2018年省级民族宗教专 现民族地区“县县等级化、乡乡油路化、村村都
项资金投入 600 万元,市级民族宗教专项资金 硬化(规划保留的自然村)、小组通达化”的“四
投入 690 万元,支持 4 个民族乡示范村建设、民 化”目标。2018 年下达的昆明市农村公路建设
族文化传承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水利、交 投资计划(第四批)及自然村公路市级以上补
通、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卫生等已对 4个民族 助资金,宜良县耿家营乡共计351万元。
乡施行倾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主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事
要用于民族地区道路、公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务均等化。一是促进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制
人畜饮水、扶贫、新农村及民族团结示范村建 定《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设、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开发与弘扬民族文化、 实施意见》,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民
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族乡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高中阶段招生对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等项目,促进 4 个民族乡加 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照顾政策,对户籍在民族
快发展。三是加强民族乡生态建设。树立“金 自治县、民族乡并在当地初中就读的少数民族
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切实加强民族 考生照顾 6分,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
乡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机会。从 2016 年起,
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补偿。加大对 昆一中、昆三中、昆三中经开学校、师大附中呈
民族乡环保资金投入,以“六改”、“六化”、“三 贡校区、民大附中 5所学校开办普通高中“民族
结合”为突破口,持续加强环境设施建设,结合 班”或“阿诗玛班”,共招收符合条件的少数民
生态扶贫,开展生态护林员续聘选聘。推进生 族考生 505 人。其中,4 个民族乡有 20 名少数
态文明创建工作,落实村落保护资金(如 2010 民族学生就读于上述学校。2016 年我市出台
年安排晋宁 2 个民族乡中央保护资金 1200 万 了《关于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通知》,切实
元,实施 7 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使 4 个 加大对长期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教师
民族乡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良县九 的工资、职称和评优评先等方面倾斜力度。认
乡乡、耿家营乡被命名为国家生态乡镇,晋宁 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乡村教师按
区夕阳乡、双河乡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文明乡 每人每月 300—1500 元标准分档给予生活补
镇。四是加大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 3 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
个民族自治县和 4 个民族乡融入全市发展大 上提高 20%,民汉双语教师提高 30%。鼓励在
局,不断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民 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学习使用当地通用的少
族乡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 数民族语言。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评先、职称评
强民族乡重点水源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和 定、岗位聘任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认定时,
“五小水利”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民族村寨生 优先推荐双语教师。二是民族文化事业繁荣
产生活水利设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 发展。认真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加大对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项目 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重点对少数民
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 族民间文学、音乐、歌舞、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
度,对民族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优 等进行扶持。截至 2018 年底,4 个民族乡均建
先立项和投资,重点解决好民族乡农村饮水安 设有涵盖文化活动、书刊阅览、普法教育、网络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