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文明手册
P. 10

遇遵守交通信号通行的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不停车让行;

 第二章  鼓励与规范   (十二) 在城市市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广场舞、商业促销等活动使用音

                响器材发出过大音量,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

 第六条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及  (十三) 在湖泊、河道违反规定从事养殖、游泳、捕捞、排污和洗涤等不文明活动;

 行业规范,尊重公序良俗。  (十四) 伤害、捕捉、猎杀和买卖红嘴鸥等依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或者向其投喂

 第七条 鼓励下列文明行为:
                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利于其健康的食物和物品;
 第一章 总 则  (一)爱护公共环境、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开展垃圾分类,爱护城  (十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文明行为。
 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内种植的花草树木;
                第九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学、助残等慈善公益
 (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着装整洁,言行文明,购买商品或者等候服务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引导文明行为,提高公民文  活动。
 时依次排队,使用电梯先出后进,参加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展览会等公共活
 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十条 支持与保护公民采取合法、适当的方式见义勇为。市、县 (市、区)人民政府
 动服从现场管理;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应当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关保障
 (三)文明出行,乘坐城乡公共交通工具自觉排队上下车,先下后上,主动为
 第三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共治共享、奖惩结合、整体推进的  待遇;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及时为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服
 需要帮助者让座,爱护公共交通设施;驾驶车辆礼让行人,车辆停放规范有
 原则,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序,发生交通意外时及时救助伤者和需要帮助的人员,友好协商解决交通纠  务和生活保障。
 品德建设。
 纷;骑行非机动车注意避让行人,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区域;  第十一条 鼓励无偿献血和依法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及人体组织器官。
 第四条 本市构建统一领导、政府主导、分工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保障全市  (四)文明旅游,爱护景区环境和设施,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古树名木  第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志愿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服务工作,有关单位应当提供便利及保障。市、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

 市、县 (市、区)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五)文明就医,遵循医学规律,配合诊疗,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通过正当  应当会同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单位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

 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体布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  途径处理医疗纠纷;  愿者的注册、记录、评价以及保障激励机制。


 题。  (六)文明施工,科学规范管理施工现场,维护市容环境卫生,避免对周边正  第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市、县 (市、区)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体向社会开放停车场、食堂、厕所、文化体育和科教等内部设施。
 (七)文明经商,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履行约定和法定义务,确保商品和服
 的规划实施、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评估通报。  第十四条 鼓励低碳、节俭的生活、工作方式,使用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日用
 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五条 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  品,鼓励并支持实行无纸化办公,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工具。
 (八)文明上网,提倡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合法权
 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十五条 鼓励企业对本单位职工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奖励。
 利,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九)家庭文明,尊敬长辈,夫妻和睦,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养和传承  获得市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的企业,对本单位职工给予奖励的,奖金可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应当积极支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良好家风;          以纳入生产成本。
 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人物和教育工作者等应当在文明行  (十)社区文明,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睦共处,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维护  第十六条 鼓励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道德模范、身边

 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公共空间,爱护公共设施,文明处理矛盾纠纷,在规定区域有序停车;  好人、文明市民、见义勇为人员、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






                                                           08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