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要闻
聚焦昆明市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实践“五个+”
发布时间:2025-08-14 16:55

“市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经验,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西部地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六项成果被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全省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指导意见全面吸纳,并在《云南省代表工作2022—2025三年行动计划》中推广……”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代表工作形成了“阵地建设强基础、履职能力显实效、建议办理增质效、示范带动促发展”的鲜明特色。

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化履职平台

创新“主题化+项目化”履职机制

如何有效构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主体作用的主阵地?怎样使人大代表工作深度融入发展大局?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以创新举措解答现实“课题”: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化履职平台,创新“主题化+项目化”履职机制。

探索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化履职平台,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在实现全市1255个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专业领域人大代表工作站,构建“一领域一特色”的履职品牌。组建专业代表小组赋能产业发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设立专业代表小组,围绕“旅居云南”品牌打造、数字经济等重要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民族文化与旅居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扶持政策》等高质量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滇池旅居康养带”“磨憨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联动规划,助力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总部经济“三大经济”发展;数字化平台保障全天候履职,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于 2019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与线下人大代表活动阵地相对应的“网上代表工作站”,为群众与人大代表之间搭建“线上桥梁”,保障人大代表能够经常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仅 2024年主城五区通过线上平台收到关于处理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微循环优化等建议 2300余条。

创新实践“主题化+项目化”履职机制,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推行主题式履职清单管理,将人大代表履职与全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主题开展专项监督,例如,组织医药领域人大代表深入高新区调研细胞治疗技术,推动《昆明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促成康乐卫士等企业技术难题解决;禄劝、寻甸等脱贫县开展“代表进百村”活动,2024年推动农村供水安全项目 48个,惠及群众超 10.2万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设“点站融合”新模式,让基层群众声音与专业人大代表的“专”“精”意见融合。同时,该市人大常委会共设立 19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立法实践基地,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机融合。自 2024年 7月设立以来,共收集到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等意见建议 60条,推动《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

建立“激励+约束”双效保障体系

探索“制度创新+机制优化”

建立“激励+约束”双效保障体系,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内生动力;探索“制度创新+机制优化”,确保人大代表建议“办实办好”……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专注于增强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和效能,进行不懈探索。

助力五级人大代表互联互通,目前,昆明市已有 7714名五级人大代表入驻代表活动阵地,不仅方便了各级人大代表就近就地联系人民群众,也极大促进了不同层级人大代表之间的互联互通;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双岗建功”模式,推动人大代表在本职岗位和履职岗位“双向发力”;深化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打造“家站室”服务品牌,建成“工作站 +生态保护”工作站 +产业发展”等 80个特色站点,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代表活动阵地全覆盖,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提供坚实的平台。

聚力提升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质效,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制度创新 +机制优化”模式,锁定目标精准发力,2025年经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网约车管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就业保障扩面提质 4件重点督办建议。例如,通过网约车管理建议办理形成《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制度成果;通过在校园食品安全建议办理有效增强了学生饮食安全保障。创新“一线面商工作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规范办理流程、强化协商机制,构建高质效全流程机制,实现建议办理协商率、答复率、办结率均达100%。同时,该市人大常委会针对重点督办建议现场调研、当面协商,推动问题即时解决;完善闭环督办与跟踪问效相结合,建立“建单—交单—清单”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建议件件落实。此外,该市人大常委会引入省、市联合督办和“代表评价直通车”机制,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2024年,410件昆明市人大代表建议全部办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 4件重点督办建议得到有效落实,2025年该市人代会期间确定的 408件代表建议全部交办,正有序办理中。

完善“民族团结+基层治理”融合模式

“助推代表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打造边疆人大代表工作特色。”始终是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也正是该市人大常委会构建“民族团结+基层治理”融合模式的创新之基。

立足多民族聚居实际,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在石林、禄劝、寻甸等民族自治县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专业代表工作站。2024年以来,开展双语普法宣讲 50场,调解民族纠纷 43起;组织代表调研非遗传承项目,促成撒尼刺绣、彝族火把节等 14个项目纳入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创新基层治理参与机制,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在城中村治理中引入人大代表“网格化”管理模式,例如,官渡区人大代表联合社区网格员排查安全隐患120余处,并推动“五华区丰宁街道城中村改造”纳入市级重点工程,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多功能人大代表活动阵地,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成制度宣传的阵地、工作展示的平台、反映民意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和解决问题的枢纽,例如,定期举办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设置工作展示区,展示代表的履职成果和工作动态;设立民意收集箱,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大代表活动阵地信息化,打通了代表听民意解民忧的“最后一公里”,昆明市代表工作逐步形成“互联网+人大”的工作新格局。

“下一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依法履职尽责、坚持守正创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具体地落实到地方人大工作中。认真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持续深化‘专业代表+产业赋能’机制,提升‘代表工作站+立法联系点’双平台建设。强化民生实事长效化,优化监督与建议办理机制,稳中求进推动昆明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代表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彭华芳

网络、技术支持电话0871-65317820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9号 网站地图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市人大备案号:滇ICP备11006549号-1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市级行政中心9号楼 电话:0871-63131412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