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城市的行列,“养老难”的问题日益显露。据有关资料显示,东川区现有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已经达到46408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点二。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对建设“三美东川 创业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光靠传统的养老模式已很难适应需求。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进一步优化细化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据调查了解东川区现有城市社区17个、村改居社区有18个、村民委员会有107个;按照《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相关要求新时期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三大职能:一是兜底对象的养老服务、二是针对所有老年人的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三是养老服务产业培育、监管和市场调控。为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的目标。因此东川区预计需建盖3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07个村级养老服务设施或站点,按照相关要求每所社区养老中心预计建盖面积800㎡、每㎡2000元计35所计5600万元;每所配20个床位35所有700个每个3000元计210万元、老年人餐桌、厨房、库房用品、保健康复设施、娱乐室、沐浴室、洗衣房、绿化、安防、文化广场、室内外装修、附属工程等每所60万元配套实施计2100万元;从业人员8名按公岗计39万元;每所村级养老中心建盖面积400㎡、每㎡2000元计107个计8500万元、每所床位10个有107所1070个计321万元;从业人员5名按公岗计74万元;其余配套实施计6420万元,总计社区养老中心预计7950万元、村级养老中心预计1.52亿;共2.3亿。资金来源为争取省市区120万元,计1.7亿,缺口资金为6220万元.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居家养老目前的现状是:首先是虽然家庭照料日益呈现力不从心的状态,但包括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未能形成明晰的共识。多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还比较消极,亟待我们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宣传引导。因而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向全社会宣传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积极宣传并倡导居家养老服务理念,提倡“花钱买服务”的消费观念。但政府目前对此经费的投入却十分有限,由此严重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其次是相当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及钟点工不愿从事服务老年人工作,现在是社区人员直接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十分短缺,人员分工上难以运转,单靠义工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度难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缺乏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强有力支持,资金来源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建 议:
1. 希望政府加大对居家养老方面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建”的经费,还有给“运转”的经费,剩余部分建设单位自筹资金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议政府多投入建设资金并拿出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考、招聘或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养老专业人才。同时,也应注重吸收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到社区养老服务岗位上来。希望政府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用工服务机制既有用工身份和工资待遇。并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比、奖励,促进这支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2. 在安排好养老机构建设资金的同时,适当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机构补助、购买服务。积极推进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服务、养老床位建设补贴、老人入住床位补贴、免费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培训等。
3. 注重监督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住院老人愉快满意,使养老机构成为住养老人温馨的家园。因此要建立养老机构准入制度和质量标准,实行评估审核,促使其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逐步做到服务要求具体化、收费标准统一化和内部管理人性化。社区与政府、市场和老年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社区服务资源的综合效用。
4. 尽快建立并实施服务质量监督评估体系。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必须制定实施一套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对居家养老服务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对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使用效果,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通过政府指导、行业规范、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